English

内蒙古:何时让天才之火燃旺

1999-12-1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

当“专利”把全世界闹得翻天覆地时,这词儿,在内蒙古还比较陌生。3年前,内蒙古专利局搞检索的几个技术人员以致唉声叹气:“没有人认专利,简直是‘门前冷落车马稀’。”

专利局四处游说,一位鞋厂厂长说:“职工工资都快发不出了,哪还有钱搞什么专利呀!”厂长一句话,可以撞倒墙,让人无言以对。连着游说了11个厂长、经理,其中10个摆出“话不投机半句多”的架势,只有一个叫郑俊怀的内蒙古伊利集团的老总,派人调查后,真的搞起了专利,并在几年之间注册了75件专利。今年11月29日,内蒙古专利局副局长李占祥对记者说:“伊利是内蒙古专利大户,排名第二,仅仅比排名第一的包头钢铁公司少一件专利。”75件专利就可以当第二,多么容易的事情呀!

许多数字,听起来蛮遗憾的。内蒙古所有大专院校,到1998年底专利申请量仅仅50件;内蒙古所有科研院所,到1998年底专利申请量仅仅243件……属于高新技术发明专利者则更是少得可怜。有关部门证实,专利法自从1985年实施以来,截止到今年9月,内蒙古专利注册总量7425件,15年来平均每年不过千件。据介绍,广东省仅1998年专利注册就达13000多件,其他发达省市每年亦在7000件左右。内蒙古专利局一位技术人员叹息:“我们15年不及人家半年的申请量。”

内蒙古有个外向型企业,产品曾经供不应求地向国外出口,至今,这个企业仍然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。但是,内蒙古专利局的同志们在做例行检索时发现,许多与这个企业产品相关的先进技术已经被别人申请了专利,而且好几个是外国的商家,这无疑对该企业在产品更新换代方面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,对保护现有市场已经构成威胁。

理论上讲,专利拥有的差别,实际上就是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差别。专利拥有量少,可以说明自身开发创造能力差,可以说明专利保护意识差。其实,内蒙古的创造能力和开发能力,远远大于专利注册量。据了解,光稀土一项,内蒙古不仅储藏量世界第一,而且科研成果同样是世界第一。但是,吃亏就吃在不申请专利上,稀土研究方面的许多项成果,我们比外国人早10年左右,却被人家先注册了,让他们大把大把挣钱。内蒙古人把这叫做“吃了哑巴亏”,苦在心里,说不出来。

专利来到这个世界已经400多年了,它伴随着科技进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,是科技商品化、产业化、国际化的必然结果。内蒙古要想到外面去竞争,就得有一大批过得硬的专利技术,推出一批叫得响的品牌,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集团,否则,别说跻身国际市场,就是在自家门前,也难以立足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